算算日子,面試 UX Designer/Researcher 實習生也邁入第 10 個年頭了,這次就以這幾年面試實習生的經驗,來聊聊要怎麼做才能在一群學生中脫穎而出,供有志從事 UX 研究這一行的青年學子參考。
先從我在過濾履歷時,對求職者應該如何善用求職網站的一些想法開始談起。(這篇其實不限於 UX 相關工作就是了...)
Photo by Nik MacMillan on Unsplash
不要在求職網站上傳附件
嚴格來講,這不是求職者,而是求職網站在設計的時候所忽略的問題。一般來說,求職網站的帳號是由人資部門掌控。求才啟事統一由人資部門發表,這無可厚非,但如果不是由人資部門來過濾求職者的信件時,就會出現問題。
Photo by perzon seo on Flickr
試想以下情境:徵才部門與人資部門協調好,張貼徵才啟事,並設定好收信帳號,讓徵才部門在求職者寄出履歷時能第一時間收到,到這邊為止都沒有問題。但如果求職者在求職網站使用上傳附件功能,問題就出現了:徵才部門這邊沒有帳號可下載附件,還要請人資部門找時間幫忙處理,把檔案抓下來才能繼續評估這個求職者。多了這個步驟,來回至少要多耗半個工作天,跟沒有上傳附件的求職者比起來,這可是潛在的不利因素。
解決方法?不要在求職網站上傳附件。
在目前求職網站的流程裡,要下載附件無可避免地一定會需要帳號,要釜底抽薪解決這個問題,就是使用其他網站的服務。舉例來說:履歷可以加密壓縮之後放在 Google Drive、簡報檔在確認沒有個資疑慮之後可放在 Slideshare,而 portfolio (作品集)可放在免費的 online portfolio 網站上。最後,在求職網站上放這些檔案的連結(並提供密碼)就可以了。
如果真的一定要上傳附件到求職網站,或是你已經上傳了,請再三確認這些附件能順利下載回來。今年的實習生履歷,我大概遇到 5%的履歷它們的附件是無法下載的(人資部門是用「附件裡面是空的」來描述),都已經引起我注意、多看你的履歷一眼,還請人資幫忙下載附件了,卻在這裡跌一跤,這不是很可惜嗎?
自傳不是拿來交代身世的
雖說台灣人習慣在求職網站上把自己的一切資料交代的一清二楚,但這會不會有洩漏個資疑慮,因這不在本文探討範圍,在此先跳過,只提一點:請在提供任何資訊之前,先想想,這個資訊會對這份工作有幫助嗎?有興趣的,可以參考 如何撰寫履歷表,表現出你的專業 一文
Photo by Hans Splinter on Flickr
UX 研究技能,通常沒辦法在求職網站制式的表格中表現出來。如果沒有相關學歷、技能(或是想轉換跑道),自傳是表現你對 UX 興趣的好機會。但在過濾履歷時,自傳是我看最快的部份,因為大部分的自傳都無法讓我了解求職者對 UX 這個領域的準備/熱情。身為過濾履歷的人,我其實對你的身家沒興趣(如:家庭狀況、求學歷程,甚至是不相關的工作經驗──除非你能說明相關性),相反的,你應該用自傳來表現你的專業技能或興趣:你修過哪些課、做過哪些專案(哪怕是學校作業都沒關係)以及在專案團隊裡扮演的角色、還有額外做了哪些準備,都可以在自傳欄裡好好發揮。
另外,求職網站裡還有一個欄位是自我介紹(cover letter),這是徵才部門在收到履歷時最先看到的資料。不要再用制式的罐頭文字了,把「自我介紹」當成精簡版的自傳,它的目的是引起興趣,讓徵才部門繼續往下看你的履歷與自傳。這是一個爭取注意力的大好機會!
求職,是一連串努力的累積
還在以為找工作是從畢業後才開始,只要丟履歷就可以等人找你去面試嗎?其實,從寫履歷往回推,還有參加專業組織、線上課程、課外活動、閱讀專業書籍、完成課程裡面的專案作業,甚至於你選哪些課來幫助你邁向你的職涯目標,都可以放在履歷裡,讓徵才部門對你產生興趣,進而請你去面試。這一連串的努力,當然不是在這篇短文能夠談完的,我們有機會再聊。
作者: Jack
推薦閱讀: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