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南偏南本身就是世界級的大型活動,服務無處不在;有服務的地方就有設計,當然也有體驗。相較第一回西南偏南 SXSW 直擊:Netflix 的 A/B Testing西南偏南 SXSW 第二彈(上)(下)分享的都是演講相關內容,最終回將轉為關注個人於此行中經歷的一些體驗與省思。畢竟,UX 不只在口沫橫飛的演講中展現,也在大家的身邊,不是嗎?

SXSW 最終回封面.JPG

 

汽車共享的爭議與服務

 

Uber & Lyft 不只會做無障礙輔助,他們還很會跟不同的政府吵架。此話怎說?記得 Uber 在台灣營運時所碰到的問題嗎?政府認為 Uber 違法營運;Uber 認為政府法規老舊過時。支持 Uber 方多認為現行計程車的服務差於 Uber 服務;反對 Uber 方則認為 Uber 的服務建立在對司機與乘客皆無保障上。

別以為這是台灣才有的現況。

Uber Left.JPG
(SXSW 參加者的廣告書頁,個人於空白處放上四個車位共享的 app icon。左上為 Uber,右上為 Lyft;左下為 fasten,右下為 RideAustin。)

舉辦西南偏南 SXSW 的城市 Austin,目前不讓 Uber & Lyft 提供服務,原因亦不外乎公司與政府間對彼此的期望並不相同。這也讓其他的汽車共享服務能夠趁機提升客戶數。RideAustin 是我的 Airbnb 房東推薦的,她有該 app 的優待碼,RideAustin 主打其收入會分給當地的社福機構;fasten 則是 SXSW 的贊助商,上圖可見他們買了一頁廣告,特別消遣汽車共享服務的兩大龍頭 Uber & Lyft 在這麼大的活動中不能使用。

回台灣前,我先至 New York 短暫拜訪友人,也趁來往機場與市區的機會,體驗了在 Austin 不能使用的 Lyft。這時我選擇使用 Lyft Line,一個與同方向使用者(不含司機)共乘的服務;對兩位不相識的乘客來說,都比單獨搭乘更便宜,而司機也能在一趟載客服務中得到更高的費用,是更徹底的共享機制。搭乘結束後,Lyft 也提供直接在 app 上面給司機小費的服務,對不熟悉美國小費服務的外國人(我)來說非常體貼;司機不會知道乘客給多少,乘客也不會做出因文化不同而失禮的行為。

 

交流最重要的一關:想好自我介紹

 

飛了大老遠,即使覺得自己可能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或膽子參加工作坊,還是會希望能參加點演講以外的活動,比方交流的 meetup。Schedule 滑呀滑就看到了 UX Design and Dev Mindmeld Meet Up。Meetup 顧名思義就是要大家見面,多講講話交流交流。我了解自己的工作、有跟工程師合作過,看來可以了解一些工作溝通的事。

到了交誼會場外等待開始時間,腦中各種勸退的謎之音直作響,差一點點就決定轉身離開,是「機會不再」這個念頭戰勝怕生想逃避的想法。機會是真的難得,而且都刻意挑跟工作直接相關的主題,應該不會不知道講什麼吧?

我錯了。我卡著的地方就是第一關——自我介紹。「你們公司是做什麼的啊?」該死我怎麼沒想過這問題要如何用英文回答!「那個⋯⋯呃⋯⋯部落格,我們做部落格的,是個平台,台灣最大⋯⋯你聽過部落格吧?」大概就是這麼糟。奉勸每一位要出差的捧油們,可以在出差前先把自己的工作內容與公司介紹好好想一遍,以防開頭的第一步就是個踉蹌⋯⋯

Meetup.jpg
(Meetup 的地方,整個空間大約鏡頭範圍的兩倍;右下為個人的識別證,現場工作人員亦提供各種職務的貼紙,方便與他人交流。)

現場有個服務設計很不錯:幾位對議題有興趣的人先透過官方平台溝通過,會對剛到場的人主動招呼,拉你進入目前已經正在聊天的群組中,聊一陣子後會建議你去別的群組參與聊天。這樣對於容易對陌生環境怯場的人來說,是相對友善的,有機會辦活動的人可以參考這樣的安排。

 

唯早到一途,別無他法

 

以前從未參加過世界級的活動,傻傻地不懂排隊人潮可能多誇張。第一天早上到 Austin Convention Center 時就受到了震撼教育。

collage.jpg
(左圖為外圍排隊人潮;右圖為領識別證的區域,上方是往入口處照,下方是往領證方向照。)

Austin Convention Center 這棟建築已經不小了,我排了建築物半圈的走廊才抵達報到中心的入口(上圖的綠色箭頭處)。進去報到中心才發現:不得了!裡面竟然還在 S 型排隊(昏倒)。雖然報到處共有 17 個櫃檯同時在處理,而且還有工作人員在幫大家分流,但人真的太多了。其實如果參與活動的人多達數十萬人,活動正式開始的第一天會這樣也是能夠理解;只能說:想順利快速拿到,唯早到一途,別無他法。

另外,參加設計演講 (Design Session) 集中在 JW Marriot(萬豪飯店)舉辦,各演講廳其實可以塞下兩三百人;但只要是有名的公司主講,或是與 UX 有關的議題,沒有早個一小時到,根本沒有把握一定可以進入會場。人潮多成這樣,我也只能安慰自己說:有這麼多人在關注使用者經驗的相關議題,真的是很不錯呢!

 

勇敢去吧!讓體驗在你身上萌芽

 

演講內容就像一棵樹的主幹;主幹流著設計的養分,開枝散葉。聽眾可以從演講中窺看這些枝葉的部分面貌,有興趣的會自己摸索、追尋。經歷過這趟洗禮,變得容易注意到以前沒注意過的地方;腦袋就像被植入了一些種子,一些概念,它們在潛意識中萌芽,強化感官。

希望分享這系列的文章,不只作為個人經驗的紀錄,也能讓看到文章的人對使用者經驗設計有不同的體悟。最後,想對仍對參加大盛會猶豫不決的人說:演講外的旅程本身也是一種修煉,走一趟能學到的東西比看上百篇文章更深刻。勇敢去,就對了!

 

作者:菲力普

 

推薦閱讀:

 

歡迎透過電子郵件訂閱痞客邦 UX 實驗室,部落格會在每週一中午更新喔!


點擊訂閱後請至信箱收信,並確認訂閱完成。技術提供Feedio
arrow
arrow

    痞客邦 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