痞客邦 UX 團隊在 2016 年時,針對全站讀者行為進行研究並提出結果報告。以下分享最近一期的 UX 報告(日本搜遊記 | 日本旅遊文章讀者分析報告)研究過程中,遇到的幾個問題。

大數據分析的幕後故事

做什麼主題好?

UX 團隊想給創作者一些寫作建議,最好能幫助他們看到不同的創作視角。算了算報告發表時程,話題發酵差不多會落在三四月。三四月有什麼熱門主題?春天出遊、櫻花季等字眼一出現,一種真以為在規劃旅遊的氣氛開始蔓延開來。經過一番激辯,季報主編拍桌大吼了一聲:「就決定是你了,日本旅遊!」(其實他沒有拍桌)(好啦他也沒大吼)

相較於憑空想一個終點,我們讓讀者的行為引領我們前進。所謂讀者的行為,是指讀者透過搜尋引擎,輸入想找的字,並抵達痞客邦的文章。UX 團隊挖掘他們在春天日本旅遊主題上留下的搜尋字詞足跡,經過繁瑣的「分類、提出解釋、取捨解釋」的工作步驟,最終精選出三個明確且連貫的主軸。(你問哪三個主軸?快去看報告就知道了!)而這繁瑣的步驟,其實是段可歌可泣的故事⋯⋯

對大量資料分類要果決

首先,面對從數據系統中挖出的龐大檔案,你可能會產生幾種情緒:積極正面(好的,我們終於要開始了解使用者了)、些微亢奮(我好興奮啊!我好興奮啊!)或顯示為崩潰(喔天啊我要弄到何時);更多時候是交織在一起的複雜情緒。無論什麼感受,都要在維持正確性的情況下,做到快速果決分類。

果決指什麼?又怎麼保持正確?我們先很快地共同掃視前 100 筆資料,想出幾種分類,再依據這些設想,分工把前 1000 筆資料都進行分類。碰到第一時間判斷不出分類的字詞組合,直接開口問同事,或是先不分類;總之不要花太多時間糾結在上面。分類一陣子後,大家分類的標準會趨於一致,知道目前的分類是否需要增減、合併或拆開,討論次數會變少。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

剛才提到,碰到無法判斷的字詞組合就開口問同事,因為我們就坐附近。雖然分頭做很快,但在同一個空間做事會更快;有人懂,就不用花時間調查字詞組合的分類。

不懂的字詞組合可以先不分類,是因為我們用 Google 試算表共同編輯,可以在同一份文件上篩出還沒有分類的字詞組合,大家一起討論出合適的分類。

大數據分析的幕後故事

這工具的好處還多著,舉凡:統計你的分類成果、製作輔助說明的圖表、比對不同份資料的異同、樞紐分析⋯⋯等等,族繁不及備載。好的工具,真的可以讓你在整理時不那麼像在地獄。(你以為會上天堂啊?別傻了孩子)

當你以為最難的是分類⋯⋯

才不是!分類後,你能拿它們說什麼故事,才是棘手的問題。舉個例子,我們曾經考慮用:只在台灣搜尋、只在日本搜尋、和跨區域搜尋(人在台灣和在日本)來比較讀者的搜尋字詞,結果發現這有個根本的問題:在台灣的造訪量遠大於在日本的 (9:1)。

跨區域搜尋使用了包含台灣的造訪量來分析,一定和只在台灣搜尋的字詞沒差多少;留下只在日本才會搜尋的字詞,量太小,我們的建議說服力不夠;假如調成一比一,又等於無視行為的基本構成比例。既然沒有好的方法可以說出有道理、有說服力的故事,也只能忍痛放下。依照這個邏輯,UX 報告上的關鍵字頁數也減掉一半,成為現在的三頁。

減法是門藝術

故事說得長不如說得精準;重點太多的內容,只會讓讀者消化不良、敬而遠之。還未進行任何分類前,我們就因為考量數據資料的代表性,先將需要處理的字詞組合大幅減少一輪。當然,目前整份報告的篇幅,是經過很多次的調整、取捨,才有現在言簡意賅的版本呈現。

如何讓瀏覽的體驗更好,是我們 UX 團隊的長期關懷。除了希望能幫助創作者寫出更棒的文章,也希望在我們本身的報告中,就展現這樣的信念給同樣在 UX 研究、設計上努力的魔術師們

那我們下回季報專題見囉!

作者:菲力普

推薦閱讀:

 

歡迎透過電子郵件訂閱痞客邦 UX 實驗室,部落格會在每週一中午更新喔!


點擊訂閱後請至信箱收信,並確認訂閱完成。技術提供Feedio

 

arrow
arrow

    痞客邦 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