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好!由於上次的文章 西南偏南 SXSW 直擊:Netflix 的 A/B Testing 即將驚喜突破 1000 人氣,在此加寫文章分享給大家,作為感恩回饋⋯⋯咳咳,我是說,既然跑那麼遠,當然不會只聽一場嘛!身為數位服務產業的一員,實作過、或至少聽過一些設計方法與心法也是很自然的,例如:快速迭代、HCD (Human Centered Design)、同理使用者……等等;但到底這些方法/心法,是如何運用在不同的服務上?本回將著重於這些方法/心法相關的演講內容,特別是那些對個人來說有共鳴的部分。

IMG_4700.JPG

(下述講者若於 SXSW 講者介紹頁內沒有文字介紹,將以其他網頁連結替代)

速度與設計

Design at the Speed of Thought 是我第一個參加的演講,講者為 Adobe Experience 的首席產品設計師 Talin Wadsworth。為什麼做設計要如同演講主題般「以思考的速度」來進行呢?Wadsworth 是從工作過程中逐漸體悟到:越快做決定,可以越快嘗試新的、不同的事物;當嘗試各種想法,得到了更多的回饋,通往解答的速度也越快,最終的設計成果也變得更好。於是當他與團隊在發想 Adobe XD 這個針對 UX 設計和原型製作的工具時,將「實作」(make)、「展示」(show) 到「學習」(learn) 的過程縮短,然後快速迭代 (iterate) ;甚至一些概念發想的驗證,講者只用 Keynote 做些畫面就出去找人測試了。

他們還舉辦過一個活動,是在 YouTube 上直播設計 Adobe XD 的一個功能,讓觀眾邊看邊回覆討論,等於讓 Adobe XD 的概念,與觀眾即時測試原型製作 (prototyping),參與設計。於是在沒有工程師投入、也不浪費資源的情況下,得以快速驗證全新的功能。

無獨有偶地,另一場演講 Human Centered Design for Future Needs 的其中一位與談者 Chris Tindal 也提到「速度」,不過是關於另一種面向。

Tindal 的團隊曾經做過關於速度的 A/B Testing:設計外觀上完全相同,但使用者體驗到的服務速度不同。明顯地,速度較快的版本不論在工作階段時間 (session time) 或分享比例上,表現都遠好於速度較慢的版本。Tindal 做這樣的小結:「速度是使用者體驗裡很重要的部分,我們有時太低估它了。」

以人為本的設計

回到 Human Centered Design for Future Needs 這場會談的正題:以人為本的設計。主持人 Philip 開場時先問另外兩位講者 (Assir & Tindal) :什麼是「以人為本的設計」 (Human-Centered Design, HCD)?Assir 認為,它是指人們會自始至終一直使用的產品設計;而設計師必須先釐清,是什麼問題困擾著這個特定人的日常生活。Tindal 同意並順著她的話提到:當你開始擬定產品/計畫/功能目標的時候,這個目標通常都與商業目的綁在一起,例如我想要增加這個轉換率 (Conversion Rate);當然商業目的很重要,但我們可以重構這個想法變成:轉換率上升是因為我們提供了使用者某種價值。

Q & A 時,Tindal 延續了前述的話題。他談到:如果是以人為本的設計方式,就不只是推出測試中轉換率最高的解決方案,而是要先釐清:會來這些服務的人是誰?他們來的目的是什麼?我們很快就會知道,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。如果曾經設想過那些使用者情境、人們在情境中的實際需求,即使同樣是在做 A/B Testing,你會是在更了解人或 TA 的真正需求下所做的,而不是盲目地、不知原因地做這些測試。

IMG_4754.JPG

小結

軟體開發的領域裡,敏捷 (agile)、精實 (lean) 的實作很多人在討論,設計其實也可以;以簡潔的方式呈現概念,快速、早期、不間斷地釋出原型製作,讓假設的使用者給予真實的回饋,藉以調整目標與產品。這樣設計產出,才可能符合演講所提到的「提供了使用者某種價值,而且他們會一直使用」的精神。

第二彈上篇,與各位分享了速度、以人為本的主題;下篇,將討論銅鋰鋅同理心如何促使設計更貼近使用者。

 

作者:菲力普

 

推薦閱讀:

 

 

歡迎透過電子郵件訂閱痞客邦 UX 實驗室,部落格會在每週一中午更新喔!

點擊訂閱後請至信箱收信,並確認訂閱完成。技術提供Feedio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痞客邦 U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